跳至內容

Bruno孝彬:推動AI教育,啟發下一代追夢力量

Bruno : Promoting AI Education and Inspi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to Chase Their Dreams

Bruno孝彬專訪|AI 與創業精神如何啟發下一代

在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,人工智慧(AI)已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,從智慧手機到新聞媒體,無處不在。Bruno孝彬,一位熱衷於創業與教育的企業家,在近期的一次專訪中,分享了他多年來推動AI教育的經驗與心得。他不僅協助印尼一所大學成功轉型為專注於創業與人工智慧的學院,還積極參與本地學校及社區活動,推廣AI知識。Bruno孝彬曾在香港的迦密中學、拔萃男書院等知名學校為學生教授AI課程,並舉辦多場分享會,幫助年輕人探索夢想與人生方向。對他而言,AI不僅是一種工具,更是一股能啟發創意、改變未來的強大力量。本文將基於此次專訪,深入探討Bruno孝彬對AI教育的見解,特別聚焦於兒童早期接觸AI的重要性、學習方法以及AI如何助力個人夢想的實現。

AI教育的必要性:為何兒童應及早接觸AI?

Bruno孝彬在專訪中強調,兒童接觸AI的時機應盡早開始,這並非強迫性的教育方針,而是基於現實環境的必然選擇。他指出,現代社會中AI已無所不在,「無論是手機、電腦、新聞,到處都在談AI,你即使躲在深山,也可能有人和你提起它。」既然AI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避免接觸是不可能的,因此「及早」認識AI成為關鍵。這種及早接觸的目的有兩個層面:首先,讓兒童主動探索AI的世界,培養好奇心與自主學習能力;其次,鼓勵家長創造機會,讓孩子在學業、未來職業規劃,甚至家庭娛樂中試用AI工具。Bruno孝彬的觀點反映出AI教育的普世性,他認為這不僅能幫助兒童適應未來社會,還能從小培養他們面對科技變革的自信心。

在專訪的Q1中,Bruno孝彬進一步闡述了這一理念。他分享了自己最初的猶豫:「一開始我也想過『到底要多早?』但後來發現根本沒辦法避免。」他以日常生活為例,說明AI已融入兒童的成長環境中,例如透過智慧助理規劃日常活動或解答簡單問題。這種及早接觸不僅能讓兒童自然地融入科技生態,還能避免他們在成年後因缺乏基礎而感到畏懼。Bruno孝彬的經驗來自於他多年在社區和學校的推廣活動,他觀察到,那些從小接觸AI的孩子,往往在問題解決和邏輯思維上展現出更強的適應力。

化解家長疑慮:AI並非複雜難懂的火箭科學

許多家長擔心AI太過複雜,兒童難以理解,這是Bruno孝彬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。在Q2的回答中,他承認這是個「很好的問題」,並分享了自己教導成人和兒童的經驗。常見情況包括:兒童本身缺乏興趣,但家長強烈希望他們學習;或者家長自己對AI感到畏懼,不敢讓孩子接觸。他建議從家長入手,幫助他們理解AI的本質:「AI並不是火箭科學,一開始不用深入到專業層面,可以從生活化的應用入手。」例如,使用AI規劃旅行行程、選擇家庭活動,甚至詢問食譜(雖然Bruno孝彬幽默地表示自己沒試過)。這些簡單應用能降低家長的心理門檻,讓他們看到AI的實用性,從而鼓勵孩子參與。

Bruno孝彬的建議強調了家庭教育的角色,他認為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。透過生活化應用,AI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成為日常助手。這不僅能化解家長的擔憂,還能促進親子互動,例如一起使用AI工具設計遊戲或故事。從他的社區活動經驗來看,這種方法已在多個家庭中證實有效,許多家長在參與後,開始主動引導孩子探索AI的世界。

合適的起始年齡與核心能力培養

關於兒童接觸AI的最合適年齡,Bruno孝彬在Q3中給出了明確建議:從孩子開始使用平板或電腦的那一刻開始,通常在小學階段,約5–6歲。他解釋道,更早的年齡也可以,但需依賴家長的引導;在學校環境中,與同學交流能加速學習過程。這一觀點基於他的教學實踐,他觀察到5–6歲的孩子正處於好奇心爆發期,能輕鬆接受新事物,而學校的電腦課提供了理想的起點。

在Q4中,Bruno孝彬深入討論了學習AI或編程能培養的核心能力。他以自身教學經驗為基礎,指出兩大重點:問題解決(Problem Solving)和邏輯思維(Logic)。在問題解決方面,兒童需學會面對錯誤時尋找解決方法,以及如何與AI有效溝通,這是Prompt Engineering(提示工程)的基礎。至於邏輯思維,他比喻為「搭積木」,將流程一步步組合,使用圖形化工具如Scratch更容易入門。此外,學習過程還能培養抗壓能力,讓孩子在面對失敗時養成耐心。這些能力不僅適用於科技領域,還能延伸到日常生活和未來職業發展。Bruno孝彬強調,AI教育的核心不在於技術細節,而在於培養全面的思維模式,這與他推動印尼大學轉型的經驗相呼應,那裡的課程設計同樣注重實踐與創新。

推薦工具與重要概念:從入門到進階

為了讓家長和兒童在家輕鬆嘗試,Bruno孝彬在Q5中推薦了幾款工具。對於編程入門,他建議Codedex.io(一個遊戲化教學平台)和Scratch(圖形化流程設計工具),這些工具能讓學習變得有趣而非枯燥。對於AI入門,他提議從簡單任務開始,如規劃活動或玩遊戲,中後期再嘗試製作圖片或影片。這一漸進式方法能讓初學者逐步建立信心,避免一開始就感到挫敗。

在Q6中,Bruno孝彬分享了學習AI的最重要概念:AI本質上是基於數據訓練的結果,並非完美無缺,因此需培養判斷力。他強調「學習如何提問」(Prompt Engineering),因為好的問題能帶來更好的答案。這一概念是AI應用的關鍵,適用於所有年齡層。為了讓初學者理解複雜概念,他在Q7中區分了兒童和成人的方法。對兒童,他推薦遊戲化學習,如角色扮演(偵探或遊戲主持)或AI互動遊戲,並鼓勵創作成果如影片或自製遊戲。對成人,則以實用為導向,從個人目標或夢想出發,讓AI幫助規劃項目。這反映出Bruno孝彬的教育哲學:AI應服務於人的創意,而非成為負擔。

AI助力夢想實現:Bruno孝彬的個人分享

Bruno孝彬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幫助他人追夢的企業家,在Q8中,他說明AI如何在三方面助力:創業管理(加快行銷、廣告設計和文案撰寫)、提供正面回饋與具體建議(AI給予鼓勵及可行步驟),以及研究分析(搜集並分析成功與失敗案例)。這些應用不僅提升了效率,還帶來了情感支持,讓創業過程更順暢。

在Q9中,他分享了最近AI對他的最大幫助:預期內的行銷效率提升帶來實際回報;意外收穫則是AI Agents,如員工般幫助寫網站或設計程式,將數月工作縮短至數天甚至數分鐘。此外,他舉例如何協助他人追夢:幫助用戶釐清目標、使用AI設計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),並以低成本測試市場反應。這一例子突顯了AI的轉型力量,與他參與公益活動的初衷一致。

結語:AI作為啟發創意的未來力量

Bruno孝彬的專訪不僅展示了AI教育的實踐路徑,還傳遞了樂觀的訊息:AI是啟發創意、幫助下一代探索夢想的工具。透過及早接觸、生活化應用和漸進學習,兒童能培養問題解決、邏輯思維與抗壓能力,為未來做好準備。作為一名企業家,他以自身經歷證明AI能加速夢想實現,無論是個人創業還是社區建設。展望未來,Bruno孝彬的努力將繼續推動AI教育,讓更多人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。在這個AI時代,我們應像他一樣,擁抱科技,轉化為改變世界的力量。

網誌: 最新消息